支教动态用友谊之海载起文化之舟无锡
2022/7/18 来源:不详北京荨麻疹权威医院 https://m-mip.39.net/m/mipso_8595950.html
SUMMER
侨谊VS循化
无锡市侨谊实验中学与海东市循化县实验中学师生交流系列活动
“看,我们远方的小伙伴又给我们来信啦!”闻此消息,侨谊实验中学初一(4)班和(9)班的同学们异常兴奋,蜂拥而上,迫不及待地分享着彼此的信件。原来,给他们写信的正是来自青海省循化县实验中学初一(3)班的同学们。他们是如何结成友谊的呢,一切都要从那场美丽的际会说起。
侨谊一(9)班学生收到循化同伴的信
读信是
很快乐的事情
单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一下吧
初遇·
开课之缘漫延友谊之水
年10月21日,在无锡市梁溪区教育局扶贫工作调研小组的带领下,无锡市侨谊实验中学陈庆丽老师到达青海循化县,调研之中,在循化县实验中学一(3)班执教《诫子书》一课,课堂里,陈老师将解决学生的学习困惑作为教学的主线,用一个个情境再现课文内外的真实场景,引导学生们激活思维,畅所欲言,学有所得。课上,陈庆丽老师还分享了调研一(3)班同学理想的小纸条内容,和孩子们一同探讨志向与目标,鼓励孩子们勤思奋斗,放飞理想。
陈庆丽老师在循化上课
再会·
笔友之交汇聚友谊之海
从青海回来后,陈庆丽老师却从未放下山那边的孩子与他们求知的眼眸。陈老师向循化县中一(3)班寄去《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这本书寄托陈老师的殷切期盼,希望孩子们和老师们在遥远的青海能够也像鸟一样飞往属于自己的山,通过教育,打破束缚,去寻找属于大家内心的自由之山。
怎么让青海循化和无锡侨谊的孩子有更多的交流呢?陈老师向循化县中一(3)班主任马月明老师和侨谊中学一(4)班涂倍倍、一(9)班班主任单晨琪老师发出倡议,三位年轻老师非常赞成,写信交流,有特殊的情感交流和文化交流价值,值得让学生们做,有意义。三个班学生们的交往平台顺利搭建。侨中一(4)班的黄轩同学将此次笔友交流活动命名为“谊海”,一语双关,既是寓意侨谊和青海循化之间的情谊,又指两地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友谊像海一样蓬勃深邃。一(9)班的孩子们则集体设计信纸,将“鸿雁传书”的意象与班级徽志组合起来,意思是即使山长水阔,也可以以笔为媒,以书传情。来往的书信中,两地的孩子们介绍各地的的风俗民情、名胜古迹,分享各自的学习生活、情绪感悟,还彼此推荐阅读,交流读书心得。质朴的文字,真挚的情感,星星点点,汇聚成友谊的海洋,微波涌动,在每个孩子心中泛起涟漪。
初一(9)班包晓悠说,这次笔友活动让她找到了知己,在涓涓的文字絮说中,她感受到另一颗生动炽热的心。初一(4)班马茗哲也有同样的感受,他是每次回信最积极的一个,每每都要滔滔不绝写上一大段话,与远方的朋友交流见闻。循化的马月明老师也说,(3)班孩子们最快乐的事情就是收到侨中朋友们的信,他们会一封封地朗读,批注,互相分享信件的内容。
阅读成为两地少年通信中最多的话题,因为热爱,所以喜欢,热爱阅读的学生们及时分享他们的快乐和困惑。年新年伊始,陈老师写信祝福青海循化的师生新年幸福顺利,并托支教的张道波老师带去购买的书本,“共约阅读,幸福人生”。此举也呼应了两地交流的核心——以阅读促成长。
相逢·
线上教研载起文化之舟
年3月,循中马老师陆续发来孩子们朗诵《黄河颂》的照片、班集体授奖的照片,不时分享着班级的进步与成长的好消息。循化县中一(3)班不仅获得了校级优秀班集体荣誉,还获得了循化县综合成绩第一的佳绩。这让陈老师他们特别高兴,也在思考,除了书信沟通,还能为老师孩子们的成长做些什么。陈庆丽老师在语文学科组的大力支持下,组建了侨中语文组与循化县中语文组的研讨网“谊海”。研讨网上,上传了单晨琪、涂倍倍等老师的课堂教学视频,跨越时空,开展教研活动,共同评课,探讨教学设计,促进两地青年教师的共同成长。“谊海”教研群,让两地的老师相逢,在线上进行心灵的沟通与碰撞,一起交换教学资源,共享教育理念,分析单元设计,总结教学心路历程,成为跨越无锡和青海循化的友谊之桥。
在循化时,陈老师曾经和循化的学生一起读过《在山的那一边》。6月,陈庆丽老师在无锡侨谊中学初一(4)班和(9)班执教《在山的那一边》一课,启发同学们以循中同学们的理想为依托,撰写诗篇。县长、特种兵、作家、教师、医生,循化学生的一个个理想在侨谊学生心中绽放出一首首诗,组成了集体创作组诗“在山的那一边——我渴望”。
谨以此诗献给:
青海循化县中一(3)的马老师和同学们
“在山的那边
无锡市侨谊实验中学初一4、9班集体创作
山的那一边
(金龙娇)
有一群少年
他们朝朝暮暮与大山相伴
他们面朝大山
日日夜夜他们想走出大山
去外面的世界看看
山外是繁华的城市,山外是大江大川
可那一座又一座的山峦
仿佛逾越不过去的坎
他们热血与希望飞燃
青春的火焰
淌在每个人的心间
他们知道没有一个神仙
能救苦救难
他们一次一次登上山巅
披着荆棘的困难
翻过一座又一座的青山
听,他们在说——
我渴望
(曹刘颖)
我想去一个地方
我渴望探索梦的海洋
浪漫的星空点亮了孩子的眼
少年的梦
是星辰大海
是诗与远方
我渴望
(徐宇昊)
我想去一个地方
在广袤的田野上
金黄的油菜花在盛放
蝴蝶在轻捷地拍着翅膀
作家的笔
记下自然的色彩
叙写属于心灵的时光
我渴望
(牛广益)
我想去一个地方
我渴望舞鞋与舞台的碰撞
伴随着那耀眼的灯光
制造出如此美妙的声响
掌声响起来
它们都将助我迎接光亮
走向光明的前方
我渴望
(吉语轩)
我想去一个地方
我渴望踏上抗疫的长路
披上洁白的大褂忙碌在病床前
迎着“清新”的药水味
医生的针管静躺着
健康的希望
我渴望
(徐子涵)
我想去一个地方
我渴望
看见桃李满天下的景象
让无尽的光亮
凝聚在学生心中教书育人的梦想
化为太阳
让生命之种滋长
我渴望
(李嘉乐)
我想去,一个地方
我渴望,城市的繁荣
车水马龙,蕴着朦胧的梦想
我愿做这大山通往城市的路牌
一坎坎一段段一节节
倔强向前延长
我渴望
(王佳妮)
我想去一个地方
我渴望雨中你微笑的嘴角
为我欢呼的模样绽开心底的莲房
披上骄阳
展现人生最好的向往
我渴望
(张馨文)
我想去一个地方
我渴望留下坚定的笔迹
曾经的迷茫如今的辉煌
金黄的麦穗川河的流淌
都用这不易的笔迹
留下盛世的光芒
我渴望
(曹子勋)
我想去一个地方
我渴望来到圣地般的天文台
漆黑的宇宙恒星的光亮
星系的无垠与浩瀚
那崭新的望远镜
凝望着我一生的信仰
我渴望
(浦晋)
我想去一个地方
我渴望站上公正的法庭
用柔和的水帮助善良之人
用炙热的火惩罚邪恶之人
律师的天平
斩断黑暗散发光明
我渴望
(黄轩)
我想去一个地方
我渴望看见富饶的家乡
清泉的洁净果林的漫漫柳絮的飞扬
让更多的人走出大山
背上书包追寻青春的梦想
夕阳下故篱边我看见希望在乡间飘荡
学会付出学会担当
对故乡有着美好的期望
我渴望
(邵钰涵)
我想去一个地方
我渴望透过弥散硝烟
透过辽阔疆场
看见国泰民安举目繁华
特种兵的枪管
存放我的理想
我渴望
(赵谦辰)我想去一个地方我渴望全副武装我要以口罩为盾紧握着小巧的兵刃前往无声战场厮杀直到——直到笑意浮上他久病的脸庞他眼眸中生的希望是我永远坚定的方向
我渴望
(金龙娇)
我想去一个地方
我渴望寻找大千世界的明亮
城市的霓虹万家灯火的夜晚
波涛汹涌的海水流淌
都在我的梦里夜夜浮现
朝着每一束光
他们要——
到山的那边看看
在山的那边
定有满天梦幻,定有未来无限
少年啊,请相信——
在山的那边
你的未来在呼唤
那是一片光明与灿烂
会照亮你的心,到达未来的彼岸……
”侨谊VS循化
侨谊孩子的长诗,将循化孩子们梦想具象化为动人的华章,在山的那边,在山的这边,两地孩子们的情谊和理想,将一起跨过不可逾越的山,去奔赴自由明亮宽阔的海。马老师也真诚地说:“孩子们的精神让老师感动和欣慰,这样的无价情意,这样的共享资源,相信我们每个人都会在奋斗中达成目标!”
撰稿:单晨琪
初一4、9班同学
编辑:亓丽艳
审核:周冬梅
发布:赵莹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