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大浮5A级景区聚集地,鼋头渚坐落于此

2025/2/25 来源:不详

无锡地名专题系列停更了一段时间,主要是近期个人有点忙,没时间整理,而且相关可查询的资料少之又少,给我的撰写也增加了难度。不过,虽然这个事情耗时耗力,但我还是会继续把它做完,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今天更新一期位于西南角落的市郊小镇——大浮,提到大浮,很多无锡人都有点陌生,唯一能够叫得出名的大概是这里的特产——大浮杨梅了。

但事实上,论起哪个地方无锡人去得最多,大概就是大浮了,因为这里有无锡最著名的景区——鼋头渚。不仅如此,这里也是著名的影视基地,央视版的《三国演义》、《水浒传》,以及仙侠系列电视剧的开山之作《仙剑奇侠传》均是在这里取景拍摄。

三国城中的表演剧目——刘备招亲

大浮一侧的太湖美景

本文约字,阅读完约7-10分钟。

概况

大浮

大浮,位于无锡市西南部,东南与雪浪、南泉为邻,西临太湖,北为五里湖(蠡湖)。面积29平方公里。年公社化时建社,名大浮分社,隶属无锡县太湖公社。年划归无锡市郊区,改称大浮公社。年12月,原军嶂公社并入。

大浮以丘陵山地为主,三面环水,呈半岛状,像一把利刃插入太湖中,在南北走向的狭长地带上,山峰连绵,有军嶂山等大小山峰20多座。长广溪在东侧跨越南北,五里湖在北侧横跨东西,闻名中外的鼋头渚公园就座落在大浮境内北部。

境内连绵的丘陵为发展林业、果品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大浮的杨梅、醉李、柑橘、梨、桃子品质十分好,其中以杨梅为最。大浮杨梅肉厚核小,酸甜可口,品类多样,有大叶细蒂、白荔枝、乌梅等10余个种类。杨梅果生津止渴、益气开胃,不仅如此,无锡当地人还喜欢用杨梅泡酒,遇到肚子疼,吃上一颗,止痛效果十分显著。

大浮杨梅

上世纪70、80年代,大浮轻工业发展较好,尤其是轻纺、机电工业,大浮生产的羊毛衫远销全国甚至世界各地。

历史文化

大浮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这里要着重介绍一下,依山傍水、气势雄伟的游览胜地鼋头渚公园就座落于此,米长的宝界桥,飞架在五里湖上,是贯通蠡园、梅园和城区的咽喉。鼋头渚主体形成于上世纪,一个世纪前,无锡一个叫杨翰西的清末举人用二千块大洋在太湖边买下60亩地,模仿宫苑建造了“横云山庄”,这也是鼋头渚的早期雏形。

鼋头渚景一

实际上,鼋头渚更早还可追溯到南朝梁陈时(-年),有和尚在充山北麓(鼋头渚后山)建“广福庵”,又名“峭岩寺”,后来到北宋末年,吴越王钱镠的后裔进士钱绅,在宝界山筑别墅,凿通惠泉。明清以来,雅士墨客多来此赏游,时有佳作问世。到了明朝嘉靖、隆庆年间,著名书画家王问、王鉴父子在钱绅建造的别墅故址上建造“湖山草堂”,并在崖石上篆刻“劈下泰华”、“源头一勺”、“天开峭壁”等字,这些字迹现如今依然存在。“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祝枝山、无锡状元孙继皋也都在这里留下了咏太湖的佳句。

而“鼋头渚”这个名字,最早出现在明末清初无锡人王永积所编撰的《锡山景物略》中:“充山之下,有曹湾,水石激溅。。。更有一巨石,直瞰湖中,如鼋头状,因呼为鼋头渚。”

鼋头渚景二

说到大浮的旅游景点,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地方,同为5A级景区的央视无锡影视基地。中央电视台无锡影视基地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当时,央视为了拍摄电视连续剧《唐明皇》、《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三部历史巨制,相继建成了唐城、三国城和水浒城三大景区,随后,这里也成为无数历史剧的取景地。不仅如此,著名仙侠剧《仙剑奇侠传一》也在此取景拍摄。

仙剑一剧照

仙剑奇侠传一取景地——统一嘉园,现已废弃

三个影视城地理位置极佳,背山面水,面朝的是太湖,而背靠的就是这一带的名山——军嶂山。军嶂山古代叫军将山,但"军"、"将"两个字都有"山"字偏旁,属生僻字,大多数字库中是不存在的。军嶂山中有一条上千年历史的古道,道路两旁树木林立,崎岖的小道,斑驳的遗迹,是这条古道沧桑历史的见证。

军嶂古道

相传七百多年前,蒙元大军在深夜追杀南宋残军至此,忽闻山里战鼓雷鸣、嘶喊声四起,于是不敢进山,慌慌忙忙撤退了。而这些南宋的士兵幸免于难,于是就地卸甲为民,为感谢上苍的救命之恩,遂把该山命名为军将山。

军嶂山

军嶂古道第五段线路上有一座古庙,名曰“成性寺”,寺庙位于人迹罕至的深谷底部,是一座典型藏于深山的古寺。相传明初建文帝朱允炆被永乐帝朱棣打败后,削发为僧,在这里避难数月,所以成性寺也叫龙寺。现如今,军嶂古道已经成为很多无锡徒步爱好者的外出徒步的绝佳去处。

成性寺

地名大全

大浮原有11个生产大队,1个场圃,51个生产队,49个自然村,以下是整理的部分大浮地名及历史由来:

漆塘大队——以村命名,驻地漆塘北村。

漆塘北村——旧时有庙堂,有七姓居住,得名“七堂”,谐音“漆塘”,解放后以公路为界,分南北两村。

漆塘南村——参照上条。

山门口——原有庵堂,建在两山头之间。此为进庵堂的必经之路。

东山头——地处东山脚下得名。

新街上——建国后厂矿沿军嶂路新建住宅得名。

军南大队——地处军嶂山南得名。驻地黄泥岭下。

军嶂古道中的徒步爱好者

黄泥岭下——因座落在黄泥岭山麓得名。

叶巷——以姓定名。

泰山村——面对长泰山得名。原是丁巷、宣巷、陈巷三个小村,年土改时合并改为现名。

杭巷村——以姓定名。

小园里——三面靠池塘,树林茂盛,犹如花园得名。

军北大队——地处军嶂山北。驻地张巷村。

张巷村——以姓定名。辉北大队驻地。

薛家村——以姓定名。

南曹村——地处乌龟山南面,曹姓居多得名。

田里巷——因建在耕田中得名。年土改时,万巷、塔上巷两个小村并入。

北顾巷——地处北象山之北,顾姓居多。

南古巷——地处北象山南面,曾名前南古。

军嶂坞——位于军嶂山麓。曾名甲长坞、军将坞,后谐音军嶂坞,为南唐屯兵之地。

大浮大队——以村得名。驻地大浮南村。

大浮南村——四周多水,有浮在水上之义。建国后分南、北两村。

大浮北村——参考上条。

鼋头渚大队——以鼋头渚命名。

水鸟在鼋头渚翱翔

宝界村——明朝时有条小街,处在五里湖和漆塘湖分界处,取名宝街,后改称宝界。

犊山村——以人名得名。周怀西,又名犊山,无锡犊山人。明末清初为福州地区道台,为人清廉,被人陷害致死,后人以示纪念取村名“犊山”。

充山村——始于明末清初。以位于冲山麓得名,谐音“充山”。

长广大队——以长广溪命名。

长广溪公园

路耿下前村——相传明建文帝朱允炆被人谋位篡权,于军嶂山下被捉。押解途中建文帝在此露出一只脚跟于木笼外,得名“露跟下”,谐音“路耿下”。有前后之分。

朱允炆影视形象

路耿下后村——位于路耿下之北。

袁家湾——地处山湾,袁姓居多得名。

羊岐大队——以村命名。

羊岐村——村前有扬旗岭,以山得名。谐音“羊岐”。

东坞里——地处山坞。原名董坞里,以姓得名,后董异写“东”。

吴塘大队——以村命名。驻地吴塘门。

夕阳下的吴塘

吴塘门——座落在太湖港口,如水上一扇大门。系吴姓最早定居而名。吴塘大队驻地。

东吴塘——位于吴塘门东而名。

无锡荣氏捐建的吴塘桥

西吴塘——位于吴塘门西而名。

康山村——座落于康山渚山脚下。

当里村——由陆姓在村中开设当铺得名。

山庄里村——座落在山脚下,开门即见山,故名。

园上——旧时秦姓在此建房,以形如园子得名。

三家村——原为三户人家得名。

杨巷大队——以村得名。

杨巷上——杨姓居多得名。杨巷大队驻地。

张桥头——以桥得名。

沈家——全村为沈姓。

西站头——位于无锡南泉站头村之西。

西林大队——以村命名。驻地何家桥。

何家桥——以桥得名。西林大队驻地。

过巷——以姓得名。

杨家里——以姓得名。解放后,秦七房、小巷上两村并入。

仓前桥——以桥得名。

蒋家桥河东——位于河东,以桥得名。

蒋家桥河西——位于河西,以桥得名。

西林村——以村旁西林庵得名。

白旄大队——以村命名。

白旄前湾——位于白旄岭前。

白旄岭山脚

白旄后湾——位于白旄岭前湾之北。

南巷上——座落在两山湾南部。

参考资料:《无锡县地名录》、《无锡市地名录》、地方志及部分网络文献,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by/89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