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剧的发源地无锡羊尖严家桥,一座历史

2023/1/10 来源:不详

无锡羊尖的严家桥,是无锡市首个江苏省历史文化名村,它地处锡、澄、虞交界处,是上世纪初无锡著名的米码头、布码头、书码头和医药码头,它也是锡剧的发源地。

无锡羊尖严家桥村

本文约余字,阅读完约5~6分钟。

严家桥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商、周时期,古代先民开始在这里繁衍生息,元代末期,严姓家族在此建严家桥,由此得名;明末清初,清兵入关,中原战乱不断,外省的李、程、须等大族先后来到严家桥避难,现在这些家族的后人已在此落地生根、枝繁叶茂。《锡金乡土地理》记载严家桥“土地肥沃,乡人颇富,商业繁荣”。清末,随着民族工商业的兴起,严家桥的市集开始变得繁荣起来,到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严家桥商铺林立,开店经商的铺子已有两百多家,成为了无锡东部地区重要商贸集散地,被人们誉为“小无锡”。

严家桥的米仓

而让严家桥声名远播的则是此处诞生的锡剧,锡剧素有“太湖一支梅”之称,是江苏省主要的地方剧种之一,曾与黄梅戏齐名,年,江苏省文化厅正式命名严家桥所在的羊尖镇为“民间艺术之乡”。

在明代,严家桥一带的老百姓盛行传唱一种自休闲娱乐的山歌小调,被称为“东乡小曲”或“东乡小调”,无锡地方志记载:“锡剧初名滩簧,发源于无锡羊尖严家桥一带的农村,由山歌小调演变而成。”道光、同治年间,人们已把东乡小调的曲调与吴歌的内容、采茶灯的表演形式结合起来,很受群众欢迎,因此广泛流行,人们把这种演唱称作“滩簧”。有些演唱好手,常年应邀到地方上各种喜庆场所活动的现场演唱,这些人也从开始的自娱自乐逐渐成为专职的滩簧艺人。

珍珠塔剧照

严家桥西街的徐增福父子,放弃了竹匠手艺,成了专职滩簧艺人,开创了滩簧史的先河。严家桥也因此成为百年锡剧史上第一个职业艺人诞生的地方。

五女拜寿剧照

在严家桥的早期滩簧艺人中,还出过一位最早的“女明星”,严家桥的乡下有个姑娘,名唤“青宝”,她年轻貌美,歌喉动人,常穿青布衣,和严家桥西街男角徐金巧搭档唱对子戏,演艺精湛,轰动四乡。他们的演出常常从夕阳西下直到旭日东升,观众都不肯散去,被人们誉为“两头红”。

锡剧在滩簧时期是没有剧本的,全靠师傅的口头传授和滩簧艺人的临场应变。后来,严家桥街上出了位喜爱滩簧的落第秀才严廷初,他写了一个唱本叫《徐阿增扎灯》,以诙谐幽默的手法影射官霸勾结、欺压百姓、凌辱艺人的现象,其演出效果非常好,受到艺人的赞扬和观众的欢迎。受此鼓舞,他又将叙事吴歌《拔兰花》改编成六出对子戏,后又写过不少剧本,还为滩簧校订了十八个半韵脚。有了剧本以后,滩簧在情节、构思、人物塑造方面感染力显著增强。

现代锡剧演出团队

滩簧在严家桥地区流行开来以后,经过了坐唱、对唱、对子戏、小同场戏、大同场戏几个发展阶段,为锡剧艺术奠定了前期基础。

出生在严家桥舍上村的袁仁仪,是现代锡剧艺术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重要人物,因家中排行第二,成名后艺界都尊称他为袁老二。他17岁师从在严家桥学艺的著名滩簧艺人王文香,成了王文香“草台班”中的顶梁柱,在澄、锡、虞农村名气很大。后来,袁老二又组建了自己的戏班子,名声就更大了。

然而滩簧也受到了来自官方的排斥,清道光三十年(年),清廷宣布在无锡、常州等地“永禁演唱滩簧”。光绪三十一年(年),无锡县令王年慈特地在盛行滩簧的严家桥树了一块“禁唱滩簧”的石碑,刻上了“府正堂严示”的禁文,上写:“淫歌、滩簧由此起,严禁亦必由此起。。。”,还不断派差官下乡捉拿滩簧艺人。

袁仁仪和第一张锡剧唱片

在此重压下,各地滩簧戏班纷纷解散。因袁老二声名在外,故首当其冲。他在乡下待不下去,于光绪三十一年秋孤身执琴,沿着正在修筑的沪宁铁路一路卖唱,闯进了“十里洋场”上海滩,从此大上海响起了无锡滩簧的声音。袁在上海共度过了33个春秋的艺术生涯,上世纪30年代袁仁仪在上海演出,戏剧大师梅兰芳和剧作家田汉观看后对其大加赞扬。袁老二一生门徒众多,门生遍布各个锡剧团体,锡剧界一致公认袁仁仪是现代锡剧艺术的奠基人。

严家桥旧照

严家桥的主河道是永兴河,村民临水而居,依河兴市,将河、桥、街、宅、店铺、码头汇合成一个整体,形成了江南古镇特有的人文景观和建筑格局。严羊河从北到南流过市镇,小镇秀色、水巷人家、粉墙黛瓦、涟漪清水,把桥影、船影、人影、屋影、树影融合在一起,构成一幅多层次的美妙图画。严家桥的一副桥联如此描述:“地脉溯澄江,万派源来由蠡;水流趋沪渎,一帆风顺过鹅湖。”在长不到米的河道上,横跨了不同历史年代建造的4座桥,既有传统的石板桥,又有现代的钢筋水泥桥,古老和现代技术的结合,为古镇增添了绮丽的景色。在严家桥繁盛期,沿河有十多个水运码头,对外有近10艘小火轮和班船往返。

前来游玩摆拍的游客

严家桥有东、南、西、北、中市、庙前6条街道。东、南、北、中市4条街为商业街道,均宽3米左右,集中了两百多家店铺,店铺大多是前店后宅或前店后坊,其立面为一色的排门板、木柜头,门面上店铺的招牌和匾额显示出古镇丰富的商业文化,很多商家还在街面上搭上凉棚,方便行人和顾客。庙前街通城隍庙,西街是住宅区。街道均为弹石路面,形成了古镇的独特景观。河东是严家桥昔日繁华的老街道,年即从常熟接通用电,是当时无锡最发达的集镇之一。

严家桥老街

严家桥地处吴地,老百姓讲的是吴地方言,语音上又混合着常熟、江阴的成份,和无锡话语音差别较大。严家桥民俗大体上和吴地民俗一致。民俗活动中较为突出的是一度盛行的斗蟋蟀,民间有“秋兴社”组织。在无锡、常熟、江阴三地,严家桥秋兴社的蟋蟀可谓“将才辈出”,在多次外出玩斗中夺冠,名声显赫。还有“斗黄腾”,无锡市鸟雀协会的老会员对严家桥“斗黄腾”的盛况,至今仍记忆犹新。

斗蟋蟀

春季放鹞子(风筝),此风俗虽各地都有,但严家桥尤为突出。程鹏振的大鹞子在方圆几十里内无人可比,各地风筝爱好者都推崇备至。风俗中的“春朝过三桥”颇为特别。严家桥的商家在春朝那天,一大早就要走严家桥4座桥中的3座桥,不能重复走,祈求去掉陈年晦气,盼望新年发财。此外,还有农历九月十八城隍老爷生日的庙会、清明节香客“朝山进香”等风俗。

严家桥古镇

严家桥饮食文化丰富,李恒盛酒店的黄酒、潘家面饭店的小笼馒头、李阿关的红烧羊肉、朱二姐面店的鳝丝面、李聘三的烧鸡、周四福的烧猪肠、王老板的糕点等,都曾是严家桥著名的特色小吃。

无锡特色美食——鳝丝面

严家桥历史上桃园颇多,“玉露蜜桃”品质优良,远销上海十六铺瓜果市场。还曾盛产西瓜,以瓜皮薄、味鲜甜而闻名无锡东乡。手纺土布、胡家染坊的蓝印花布是严家桥历史上最有名气的手工艺品,不仅在无锡地区著名,还长期受到省内外客商的好评,直至洋布进入中国市场和现代棉纺织业兴起,才逐渐衰落。

充满艺术气息的稻田

参考文献:《锡山名镇》、《无锡县志》、《无锡市志》;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32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