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年爱心长跑,无锡这位老教师用爱托
2023/4/3 来源:不详北京中科白瘕风级别 https://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
“得到这份荣誉,我很激动,也很珍惜。”无锡市堰桥高级中学的退休教师俞斌前不久获评“江苏省助人为乐道德模范”,日前接受采访时他如是感慨。从年至今,俞斌数十年如一日坚持扶贫助学,获社会各界赞誉无数。已经75岁的他表示,只要还有能力,他的“爱心长跑”还会持续。
俞斌的“爱心长跑”是从年开始的。他还记得,那年3月第一次看到“希望工程”宣传画上的大眼睛女孩时心中大受震撼,眼前浮现了自己少年时辍学的经历。他随即参加了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组织的“希望工程1+1助学行动”。当时月工资仅多元,俞斌汇出的第一笔助学款有元。从那以后,远方大山里贫困学子成了他的牵挂。
27年来,他三达西藏、四进新疆、九下陕川、十上云贵,近次进鄂豫皖大别山、数十次赴鄂豫赣桂湘川滇等地,足迹遍布20多个省多所学校,奔赴的行程相当于绕赤道4圈,结对资助的贫困学子余名,寄送爱心包裹个、衣物上百吨,援建爱心书屋11个、爱心旗杆平台52个,个人资助累计42万余元、长期结对学生余名;他影响带动爱心人士捐款捐物不计其数,仅助学金每年就达30余万元,被誉为贫困学子的“救星”“爱心使者”,失学儿童“最亲爱的爷爷”。
不惜千金散尽,只为贫困山里娃
拉开俞斌家写字台的一只抽屉,数百张厚厚叠叠的火车票、汽车票的票根整齐地摆放在一起,塞满了大半个抽屉。这一张张票根,正是他27年来翻山越岭、过滩涉水,执着行走在助学路上的最好记录。
俞斌的“爱心长跑”始于年。这年3月,他第一次看到“希望工程”宣传画上那位失学少女充满渴望与期盼的大眼睛时,心被深深地震撼了,自己少年时辍学的经历历历在目,怎么忍心让这些孩子失学呢!他夜不能寐,第一时间填写结对救助志愿表,参加了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组织的“希望工程1+1助学行动”,与贵州省开阳县立京小学失学半年多的刘章武结成了“对子”。当时月工资收入只有多元的他,第一次就汇出了元助学款。
贫困山区的孩子生活到底怎么样?这是俞斌始终牵挂的问题。年暑假,他背着一大包衣物踏上了去贵州的列车。为了多节省些钱给贫困孩子,俞斌不睡卧铺坐硬座,整整坐了两天两夜。途中,饿了,就啃自带的干粮;渴了,就喝自来水。到贵阳后,再乘车颠簸了3个多小时,负重走了30多里的山路,终于在黄昏时分到达了开阳县龙岗镇杨家山村。
眼前的小山村远比俞斌想象中贫困得多,更令他心酸落泪的是,刘章武的家已经断炊多日,连一碗玉米面糊糊都端不上桌。就在这里的立京小学,俞斌经历了他这一生中最难忘的升旗仪式。校园没有围墙,没有操场,只有一排破旧的矮平房。校长、老师和孩子们早早地在学校列队等候。见到俞斌,校长从怀里捧出一面五星红旗,升到了一根杂木旗杆上,没有歌声没有奏乐,看着这面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还有那些孩子们期待的眼神,俞斌的心在颤抖、泪在流淌。山区师生们给予他的最高礼遇更加坚定了他扶贫助学的决心。俞斌临时取消了黄果树旅游计划,除了留下回程车费外,将身上的多元钱全部拿了出来,再次和刘章武家庭签订了帮困协议书,不仅解决刘章武上学的费用,还担负其家中的种子、化肥、农药等各种费用。一年后,刘章武来信感激地说,因为得到了俞爷爷的资助,家中烟叶、油菜籽丰收,并脱贫了。
远赴他乡送爱心,近在身边也温暖。苏北泗洪县梅花镇的张都,8岁时父亲重病去世,母亲改嫁,小张都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在破草房里。小学毕业时,张都以全乡第二名的成绩考入了梅花中学,却因交不起学费面临辍学。俞斌得知后,立即寄去元钱和衣服等日用品,把张都纳入了自己的资助对象。0年,张都又以全镇第三名的成绩考取了泗洪中学,然而高达几千元的学费又一次让他陷入了愁苦和迷茫中。此时俞斌的妻子因患食道癌刚刚去世不久,为给妻子治病,家中的积蓄已经花光且负了债,此时的俞斌,已无力再承担这笔学费了。捧着张都的“求助信”,俞斌虽有犹豫,但第二天,他还是从亲戚手中借了钱寄给了张都。
贫穷的农民工子弟和城里的孩子一样都是中国的娃,都是祖国的花,需要关爱。为让流动儿童、失依儿童、随迁儿童改善生活,融入无锡,从6年退休后,俞斌就开始创办了“周末免费午(晚)餐”活动。活动缘起于俞斌退休后的第一个星期天。当天,他邀请了自己帮扶的几个农民工子弟来家里做客。他发现,这些孩子特别希望能吃上一顿丰盛的“肉餐”,一个上三年级的孩子,一次就吃了半碗大肥肉,这让俞斌非常心疼。于是,他决定扩大范围,每个星期天都邀请孩子轮流来家里就餐。后来,他把爱心餐活动延伸到了大山深处。每次只要进山,他都会带些无锡的熟菜或到当地买些“大菜”到结对孩子家里,请孩子们吃。他还利用这个机会,辅导孩子们学习、作业,教育他们穷不忘志、富不忘本,学做人、学做事。到目前为止,受益孩子超过0人次。
年11月,俞斌遭遇车祸,住院半个月,从重症室转到普通病房后,他就呆不住了,从医院悄悄逃回了家。一是因为觉得自己已无大碍,再住下去是浪费医药费;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放不下手头的扶贫助学工作。年春节,还没完全复原的他,信守去山里陪孩子们过年的承诺,独自一人赴四川大凉山区,第二次和孩子们一起过年。为了证明自己身体健康,年11月,73岁的俞斌请从事健身的学生当教练专业训练1个月后,偷偷报名参加了锡马半马比赛,分在C组的他跑进了B组,轻松完赛。他称自己是“跑马示康”。
27年来,俞斌在助学路上倾尽所能帮扶寒门学子。吃,只求填饱肚子;穿,只要暖着身子。为了节省餐费,他经常煮面条吃,两元钱的水面至少吃三顿,他说:“每天省下几元钱,几个月下来就可以多救助一个失学孩子。”他几乎不买衣服,从头到脚穿着儿子和别人送的“二手货”;每次理发,从不超过5块钱。每年医保卡上几千元的就诊费,他自己用得极少,几乎全配置上常用药品,送到缺医少药的川贵大别山区和贫困农村。
俞斌说:“钱,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手中的钞票每天都在更换主人,而爱心是永恒的。我乐意做善事,这对于我来说,是一种轻松的‘道德享受’。”
乐当爱心使者,汇聚八方热心人
俞斌的爱心善举,感动着身边的人,许多热心市民、机关干部和爱心团队、企业、学校纷纷找到俞斌,请他讲述扶贫助学路上的爱心故事,并通过他,把爱心播洒到贫困山区和农村。
俞斌当初借钱资助张都的事就感动了村上私营业主王建荣夫妇,夫妇两人主动找到俞斌,表示愿意承担张都高中以及今后大学的费用。如今,张都已硕士研究生毕业在无锡一家国企工作多年。在俞斌的牵线组织下,JEEP大队、堰桥女企业家协会,这两个民间组织多次深入大别山和贵州山区助学,累计资助物资和助学款30多万元。牵线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无锡市西漳初级中学、无锡市大桥实验小学等学校的学生纷纷走进大山,与山里孩子一起学习、劳动、生活,开展“手拉手,同成长”主题活动。目前,经由俞老师牵线搭桥开展爱心活动的团队和机关、企事业单位达80多个、学校10多所,长期参与结对助学的爱心人士近名、结对资助学生近名。俞斌老师牵头实施的爱心旗杆工程也得到了热心人的积极参与,为山里的学校建设升旗平台,换上不锈钢旗杆,一个约0元,如今已援建了52个,价值20余万元。
年10月22日,以俞斌名字命名的“俞斌爱心助学工作室”在无锡堰桥挂牌成立。工作室采取“工作室+志愿团队+专业服务机构”的方式,以项目专业化助推街道爱心助学队伍的建立、培育和壮大。工作室成立后,不仅担负扶贫助学任务,更有为贫困失学儿童的情商培养而制定的“增智助学”和“养志助学”套餐项目。爱心书屋就是工作室成立后的一个重点项目,目前,已为山里小学援建11个爱心图书室。
好人俞斌,原本可以享受安逸幸福的退休生活,但他却选择了用良善的爱心怜贫惜弱。俞斌快乐地说:“以我微弱之力,引来四方爱心,这是多么幸福的事啊!”
事迹板上舞台,好人精神广传扬
俞斌的善行义举感动了市民大众,也感动着无锡惠山区的文艺家们。为更好传播俞斌助学事迹,弘扬他不怕困难、长年助学的精神,年,以俞斌事迹为原型的大型原创锡剧《好人俞亦斌》在全国和省市区公演巡演余场次,广受好评,该剧获得无锡市“五个一”工程奖,无锡市首届优秀文华奖,并获评新中国成立70周年江苏省基层院团优秀展演剧目。年,以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百坭村驻村第一书记黄文秀和俞斌爱心工作室之间的故事为原型创作的大型原创锡剧《追梦路上》在省市区公演巡演70余场,该剧获评江苏紫金文化艺术节入选剧目奖,今年下半年,还将作为全省唯一剧目参加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
这里还有个小故事。黄文秀生前,曾给俞斌推荐过三名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作为助学对象,因推荐表手续没有完善,一直没有结对成功。黄文秀牺牲后,俞斌老师一直放不下这三个孩子,专门赴广西百色进行寻访,找到了他们,办理了结对手续,完成了黄文秀的遗愿。
“生命不息,助学不止,通往深山的路,我将一直走下去。”这就是俞斌,行事贵有恒,长久自芬芳,我们身边的“爱心使者”,失学儿童“最亲爱的爷爷”!(本网综合)
来源:无锡新传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