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薪招聘核酸采样员之后,采样机器人的风口
2023/11/28 来源:不详核酸采样和检测,成了一个新需求。长三角各地正在逐步推进核酸检测常态化进程。这一过程中,核酸采样员暂时出现用工缺口。部分城市通过社会化招聘,以较高的薪资吸引有医学背景的人才加入采样队伍。同时,已有企业研发出核酸采样机器人,尝试让机器人上岗,缓解采样人手紧缺问题。双管齐下,成效如何?记者一探究竟。核酸采样员的用工缺口核酸采样员是一份怎样的工作?蔡文怡医院的医生。接到核酸采样的任务出动,她称为“接单”。医院,根据区卫健委的统筹安排,依据每个小区需要进行核酸采样的人数,医院申请人员支持。核酸采样需要的人手很多。3月初,医院成立核酸采样队伍,主力军是护士,后来人手不足,医生也参与进去,甚至有的科室主任也奔赴采样一线。4月初,蔡文怡他们经常在晚上接到紧急任务,需要立刻出动;直到最近,核酸采样趋于常态化,提前一天接任务,各项安排工作也能从容开展。上海正在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医院正恢复常态化运行,医生、护士都要回到门诊、病房、手术室。同时,上海正加速构建步行15分钟核酸采样圈,共布局设置各类核酸采样点超个,其中逾个点已开放运行。如此一来,核酸采样便出现了用工缺口。需求来了,用工价格水涨船高。4月以来,各类招聘网站放出高薪招聘核酸采样员的信息,根据网络信息,在杭州、南京,核酸采样员薪资超过1万元;在上海、无锡,甚至出现了月薪超过2万元的情况。即便如此,招人仍然不易。无锡已于4月30日投用个便民核酸采样小屋,平均每人设一座采样小屋。小医院人手,一部分采样人员来自各区(县)医院,同时向社会招募70岁以下有医护背景的人员。但招人很困难,以无锡市经济开发区为例,区内的采样小屋布点个,但该区在区级社会招聘中只招聘到几十位采样人员。究其原因,一方面,这份工作门槛不低。许多招聘单位将护士证视为硬性要求,而报考护士证时,即要求考生为全日制护理专业或助产专业毕业,且有不少于8个月的临床经验。如此专业要求,是为了核酸采样员个人安全。蔡文怡告诉记者,虽然核酸采样对专业性要求不高,无论是采样操作还是样本获取,都不复杂,只是若接触了阳性样本,一旦给手部消毒不及时,或脱下防护服时不留意,可能会造成自身感染,“接受过长时间医学训练的人脑子里始终绷紧了一根弦,对可能出现的风险更有感知。”蔡文怡说。另一方面,虽然操作简单,核酸采样仍是一个苦差事。现在是5月,气温渐渐升高,太阳下面,防护服里像蒸笼一样,又闷又热。出汗多的男医生,换下防护服,里层衣服都湿透了。根据蔡文怡的经验,采样节奏很快,半天至少采样人。先拧开检测试剂的盖子,手抬起来,在喉咙里掏一下,同样的动作重复次,第二天大拇指磨得红肿,手腕也酸得抬不起来。而全职的核酸采样员,在岗时间一般要求8小时。除了采样之外,还要承担样本转运、医疗垃圾处理等工作,更加繁重辛苦。有了核酸采样小屋以后,核酸采样员的工作环境能得到一定优化。小屋里安装有新风正压系统,采样人员在里面工作,无需再穿防护服。但工作强度并未因此降低。殷菊华是这次通过社会招聘上岗的核酸采样员之一,在临床一线工作了近25年,年医院退休,后在无锡市锡山区东亭街道服务,现在到柏庄一村社区一个核酸小屋工作。小屋的采样开放是每天上午8点到11点,殷菊华一般会提前20分钟到达,进行室内外清洗、消毒、喷杀,然后开始采样。采样的操作规程是一人一消毒,检测部位应刮九次,大手套操作起来有些不方便,半天需要给五六百人采样,期间无法离开工作岗位一步。结束工作后再整理,紫外线照射、消杀封管、垃圾处理,一样不能少。目前,无锡通过社会化招聘上岗的核酸检测员,不少是殷菊华这样的医疗行业退休人员,也有家庭主妇重回工作岗位。不过,上岗尚不足月,已有核酸采样员因为工作时间擅离岗位被辞退,也有核酸采样员觉得工作强度太大,主动请辞。用机器人代替人的尝试为了补上核酸检测常态化之后的用工缺口,除了从各种渠道招聘之外,关于采样机器人的研发与尝试也已展开。机器人能代替人,成为核酸采样员吗?5月21日,一款核酸采样机器人在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诞生,它搭载在智能核酸采样车上,能代替人力,完成核酸采样整个过程。采样机器人算不上新鲜事物。早在年3月,由钟南山院士团队与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联合发起的新型智能化咽拭子采样机器人系统研发完成。年3月,医院集团携手杭州湖西云百生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出全自动鼻咽拭子采样机器人。今年4月,由烟台清科嘉机器人联合研究院与清华大学现代机构学与机器人化装备实验室联合研发的咽拭子采样机器人,在烟台面世。今年5月,江苏省江阴市富仁高科股份有限公司的咽拭子核酸采样机器人研发成功。鼻咽拭子采样机器人发布会现场。受访者供图人们对机器人寄予厚望,希望机器人上岗后,能缓解核酸采样人手紧缺的问题,同时降低核酸采样人员的感染风险。不过,恐怕这不是一件容易事。富仁高科的咽拭子核酸采样机器人研发工程师叫王雷军,他告诉记者,采样的成功率是研发中遇到的最大难题之一,机器人适合干标准化的工作,但人有高矮胖瘦,口腔的敏感度也各不相同,所以对于机器人来说,精准采样难度较大。另外,机器人采样速度不够快。刷身份证,拿下封板,再拿一个一次性纸杯,咬住纸杯,人们的口腔由此被固定在比较小的范围,按下启动按钮,机器人使用机械臂从窗口伸出拭子,完成采样。从机械臂的启动开始,开盖、采样、关盖,目前需要50秒左右。咽拭子采样机器人。受访者供图杭州湖西云百生科技有限公司CEO刘芳德认为,采样机器人研发最难的还不是精度和速度,而是安全。“鼻咽部是神经外科手术的入口,力度大了会对人体造成损伤,软组织结构相对来说表面定位难度更高,另外,鼻子空间小,误差必须控制在几毫米之内。”为此,刘芳德他们为采样机器人用上了耳鼻喉科手术机器人的功能和配备,成本将近万元,系统最贵的部分是力控,只有高端医疗用得上,每一个关节都比普通的工业机械臂价格高出8到10倍。目前,已经有采样机器人在口岸、集中隔离点以及新冠特效药研发中心等风险高、密度大的特殊场景中试用。将来是否能用于常态化的核酸检测?未必。“机器人适合重复性的高精度工作,应付多功能的要求是弱项。”刘芳德说,实际的核酸采样场景中,机器人需要和被采样人“打交道”,指导其在固定位置坐稳坐好,并在每一次采样完成后消毒,这样复杂的内容恐怕需要几台机器人合力完成。“几台机器人内置很多仪器、系统,需要专业的辅助团队,对于社区采样来说,投入这样的运维在人力上不划算。”这些天,刘芳德接到不少想要购买采样机器人的咨询,刘芳德虽已察觉到市场风口,但从采样到出报告,中间涉及检测试剂采购、样本转运物流、实验室检测等多个环节,是很庞大的系统化工程,需要各方通力合作,机器人无法完成一站式服务。“我觉得采样机器人问世的最大意义,是让大家意识到,核酸检测的这条产业链可以实现全自动化。”刘芳德说,在核酸检测的各个环节中,采样的自动化最困难,因为被采样人不断变化,对人工智能适应性要求很高,其他场景,比如检测试剂的生产工厂、样本检测的实验室等,环境相对受控,只要设备精度足够,自动化没有太大问题。短期来看,用机器人取代人,成为核酸采样员,一时难以实现。但核酸检测自动化的道路,可以继续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