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又称小上海,为何掉出全国10强城
2024/9/15 来源:不详无锡,简称“锡”,又称”梁溪“,江苏省辖地级市,是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乡镇企业、“苏南模式”的主要发源地,素有“小上海”之称。
年,无锡GDP总量为1.49万亿元,位居全国第14,年人均GDP约19.85万元,位居全国第3,实力碾压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
其实,无锡市自古以来经济十分发达,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无锡市GDP总值长期稳居全国前十位,成绩最好的时候也排列国内第8,超过成都、武汉、南京、杭州等众多省会城市。
无锡和苏州同是江苏地级市,又同受益于“苏南模式”的带动,两座城市可以说是国内普通地市中最杰出的发展代表城市。
但是,为何苏州守住了国内前十的位置,而无锡却掉队了呢?为什么近些年来无锡的发展放缓了呢?
一、人口规模
在衡量城市能级上,人口规模是一个非常重要标准,人多意味着更明显的资源集聚效应。一个城市发展得好,便会吸引更多的人才入驻,而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又会反哺城市的发展。
纵观排在无锡前面的城市,除了宁波和南京以外,均是人口破千万的经济大城。哪怕是人口最少的南京,数量也达到万,人口规模直逼千万等级。
相比之下,无锡的人口只有万人,这便成了制约无锡发展的一个因素。
二、太湖污染问题
太湖是无锡的“母亲湖”,承载着当地人的情感,也影响着无锡的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后,无锡作为中国重要的工业城市,传统工业和乡镇企业经济发展得如火如荼。
遗憾的是,早期经济体的经济产业发展一般都会伴随着负外部性。而无锡的发展代价,则体现在太湖上。
年,太湖污染面积达到80%,随后两年污染指数更是达到峰值。年,太湖蓝藻大规模死亡腐烂导致湖水严重缺氧、贡湖取水口附近大面积水体发黑发臭、引爆了全市饮用水的危机。整治太湖的行动已经刻不容缓。
从至年底,无锡市关停企业共计家,搬迁入园企业家,建成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家,否决和劝退不符合环境要求的拟建项目多个。
众多传统产业被关停或切断资金流,随之而来的是无锡原有制造业比较优的势逐渐丧失。这一整治行动,导致无锡后续的经济总量大幅度下跌,也是无锡后来掉队的原因之一。
三、“锡澄宜一体化”困难重重
无锡下辖无锡市区、江阴和宜兴,各自的简称分别为锡、澄、宜。
然而,因为地理和文化上的阻隔,这三大地区各自“为政”。简单来说,就是无锡内部各地区不团结,本来应该是拧成一股绳齐头奋进的一家人,却各玩各的,谁也不鸟谁。
三地协同能力差,在一定程度上就削弱了无锡的整体实力。
无锡一直有一个“锡澄宜一体化”的口号,但是在推进上却举步维艰。其标志性工程“连接无锡和江阴的S1线”和“连接无锡和宜兴的S2线”。
S1线自年被国家发改委批准,然而一直拖到年才动工,疫情又导致其无限拖延,最乐观的预测是年实现通车试运行。至于S2线,估计得等到猴年马月了。
无锡原有市区建设空间已经饱和,突破边界向外发展是必然趋势,因此,锡澄宜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结束语
虽然无锡在排名上掉到14位,但从客观来说,排在无锡前面的不是省会、直辖市,就是计划单列市,从行政级别、资源分配和政策扶持方面来看,无锡就远不及它们。所以,无锡能有现在的成绩,其实已经很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