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镇馆之宝丨逯俊宁江南微雕玉飞

2025/5/5 来源:不详

编者按:国宝之美,穿越古今,器以载道,恢弘万千。每件珍稀文物背后,都凝聚着古人的匠心智慧,镌刻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见证着中外文明的交流互鉴。从年5月1日起,中新社“东西问”推出“镇馆之宝”系列策划(四),藉专家探究文物之意涵及其背后故事。中新社南京5月8日电题:江南“微雕”玉飞凤,如何促进东西方灵犀一点通?——专访无锡市吴文化遗址和文物保护中心主任逯俊宁中新社记者孙权杨颜慈地处中国江南的江苏省无锡市,其市徽的原型是一枚从约年前“穿越而来”的玉飞凤。无锡市鸿山遗址博物馆是以春秋战国时期长江下游地区吴越文化为主题的遗址类专题博物馆,为国家二级博物馆。无锡市吴文化遗址和文物保护中心主任逯俊宁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从历史考古价值、时代变迁等脉络梳理玉飞凤的约年之变。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中新社记者:请介绍一下玉飞凤的出土过程。玉飞凤的特色、工艺、文化意义及其珍贵之处体现在哪里?逯俊宁:年,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江苏省考古研究所)和原无锡市锡山区文物管理委员会组成考古队,对无锡鸿山旅游度假区范围内的墓葬、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共发掘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越国贵族墓葬5座,连同之前发现的2座,共计发掘、清理了墓葬7座,修复文物余件。考古队员在这7座墓葬中,发现了三枚凤形玉佩,后被统称为玉飞凤。其中,最精美的一枚长3.2厘米、高2.6厘米、厚0.5厘米,可谓“指头”大小,后成为无锡市市徽的造型主体。其受沁呈白色、微透明,凤额处有一红色圆斑,凤作振翅欲飞状,冠、翅及尾采用边缘切割成形,伴有一小孔上下贯穿。鸿山遗址邱承墩出土的凤形玉佩。(该玉佩也是无锡市徽的原型)鸿山遗址博物馆供图玉飞凤正反两面均阴刻极浅、极细的羽片,内为羽纹,翅及尾的边缘阴刻斜线纹。通常来说,越国玉器的基本特征可归纳为玉料精良、精雕细琢、造型奇巧、纹饰细腻,在林立的诸侯国中独树一帜。鸿山越国贵族墓出土的玉器,可谓将越玉的这些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鸿山玉器不仅有吴越地区传统的制玉工艺,亦有春秋战国时期新出现的器型和纹饰,将良渚文化的阴线细刻发展成“微雕”,尤其反映出越玉奇巧和细腻的特征。可以说,越国玉器微雕技艺在当时非常领先。鸿山考古队领队、时任江苏省考古研究所所长张敏认为,鸿山越国贵族墓出土的玉器,是春秋战国玉器中的一朵奇葩,也是中国最早出现的微雕,是越国玉器阴刻工艺的代表。它不仅展示了越人制玉的高超技艺,更展示了越国王侯玉器的风采。鸿山遗址邱承墩出土的凤形玉佩。鸿山遗址博物馆供图中新社记者:无锡鸿山越国贵族墓的考古成果,被列入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后,在海内外引发广泛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948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