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县中的崛起
2022/8/13 来源:不详—近期精彩回顾—
▲无锡的40年▲无锡宁波的第五城之争
▲无锡的运河时代▲中山路的AB面
▲无锡的人口误区▲万达广场,太科园猛药
▲万元地的进化与妥协▲惠山站第三极▲翻不过的老崇安▲无锡夜经济距离高考结束已经过去了25天,但关于高考的话题,却一直在不断发酵,前有江苏文科状元历史B+无缘清北,后有高考满分作文是否够格。考好的,网上晒录取通知,即将进入大学深造,失意的,则告诉自己,高考并非结束,只是开始,重整旗鼓依然有希望赶上人生的头班车。而对于无锡,高考的最高热度,无疑给了天一中学和省锡中两所高中。今年,天一中学分以上人数人,一本进线率95.1%,并成功诞生了一名江苏省理科状元。天一中学省锡中则诞生了一位无锡市文科状元,分以上人数虽没有像天一公布具体数据,但也同样超过了百人。省锡中与此同时,无锡的其他学校,就要逊色多了,曾经无锡当之无愧的NO.1市一中,分以上人数只有46人,不到天一和省锡中的一半。辅仁高级中学梅村高级中学虽然发布了各自的喜报,却只用分以上人数“三倍多”和“翻一番”这样的数字游戏来美化成绩。还有许多无锡80后熟悉的三中、市北、青山、六中则干脆选择了沉默,成为了透明的存在。当然,好学生从来都是稀缺资源,对于无锡这样一个人口只有多万的城市来说,突出的也注定就那么一两所学校。但问题是,为什么是天一和省锡中。首先,要明确一点的是,在年之前,天一和省锡中,都属于当年的锡山市,直到年底,锡山市并入无锡,分割成惠山区和锡山区之后,天一和省锡中才真正纳入到了整个无锡高中比拼的赛道中来。其次,对于无锡那些教育成绩相当优秀的私立学校,基本可以将成绩简单归结为“掐尖”,因此也不在讨论范围之内。那么,在最初,年,最牛的公办高中是哪一所呢?如果对无锡高中教育稍有了解的人,肯定会有这样的印象,在千禧年之初,无锡高中第一的皇冠还牢牢戴在市一中的头上。无锡市一中网上能够查询到的最早关于市一中的高考成绩,是来自于年江南晚报的一则转载,当年的高考,还是“3+2模式”总分为分,因此高分段通常以分为界。报道中是这样描述的:市一中高分考生“井喷”式涌现,分以上考生人数占无锡城区高分考生总数的2/3,该人数及全校学生高考总平均分雄踞苏南著名重点中学第一。江南晚报关于市一中高考成绩的报道注意“无锡城区”这四个字,这短短4个字,背后包含的,是无锡市县高中两大体系。即使天一和省锡中被纳入到无锡已经整整过去3年,在无锡的高中体系中,市一中依然属于市区,而天一和省锡中则属于县区,两者泾渭分明。到年,无锡市一中高考总平均分仍保持全市第一,分以上高分段总人数也连续数年保持了第一的位置。如果那时候到网上随意抓一个无锡人问,是“一中好还是天一好”,得到的回答肯定是“一中”。年,江苏省高考中,市一中、省锡中、天一三位状元并列第一,但如果加上语数英以外的六科评级均为A者,一中有人,天一只有77人,总体而言,依然是市一中略胜一筹。但此时,对于市一中和天一的评价,却微妙地变成了:一个是市立的苏式教育的学校,注重素质,一个是县中,成绩很牛。两者依然有着身份上的对立,但天一中学,从这时起开始拥有了独属于自己的江湖地位。到年情况就发生了变化,市一中的一本进线率为76%,而天一则为76.6%,省锡中68.46%,当年全省前名中,天一独占12人,市一中、省锡中各占4人。可以看出,此时的市一中的整体成绩,已经基本被天一追平。到了年,市一中的本一进线率回升到80%以上,天一、省锡中、却双双突破了90%。年,省锡中、天一的一本录取率已达到96%以上,市一中却还不到85%。年,高考成绩天一、省锡中依然保持着绝对优势,曾经无锡第一的市一中,如今已经算不得是无锡第一梯队。从梳理的时间轴上,可以明确看出,年,天一和省锡中就已经迎头赶上,而全面反超,只则用了短短4年时间。从历年天一、省锡中、市一中的中考分数线也能明显看出,天一、省锡中对于考生的吸引力,从年后,开始逐步加大。天一、省锡中、市一中历年分数线统计那么,到底是什么因素让天一和省锡中如此快速崛起呢?要知道,在年前,无锡高中,通常有两种招生模式,分别为计划内招生和计划外招生,两者的区别是:计划内招生是公费生,不用交择校费;计划外则是人们常说的择校生,要额外缴纳一笔择校费。从年起,天一、省锡中计划内学生,只能%分配到锡山区和惠山区,市区是没有办法招生的,以至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天一和省锡中的生源,都要逊色于市一中,毕竟当年经开区还都是菜地,但凡无锡有头有脸的人物,绝大多数都集中于现在的梁溪区范围内。市区的家长,对比锡山、惠山这样的县区,显然整体文化层次更高,对于下一代的教育,也要更加用心那么一点点。在如此劣势下,天一和省锡中决胜的关键,就在于“县城模式”。所谓县中模式,有两个关键词,就是高强度和封闭式。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寄宿,即使家就在学校旁边,也往往选择寄宿生活。学生在学校通常只有一件事情,就是学习,清早有早自习,晚上有夜自修,一星期通常只能回家一次,课业任务相当紧张,一般两年半左右的时间就能完成在市中三年的课业。同时,校内一切以成绩为导向,并设置了各类周考、月考,让学生时刻保持警惕性,虽然看起来非常残酷,但“县城模式”的确能够依靠持续不断的练习,将普通孩子锻炼成材。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南通。而应用这种模式的天一和省锡中,的确在生源条件一般的情况下,保持住了不错的成绩。而反观市一中,长期以素质教育见长,早在年就相继引进剑桥国际高中课程(A-level)考试和美国大学先修课程(AdvancedPlacement)考试,走上了教育国际化道路,直至现在,市一中依然向着世界高等院校输送着人才。但课业较少,自由度高,只适合于少数天才或者自律性较高学生的素质教育,极度依赖生源质量,一旦生源质量下降,在真正要比拼成绩的时刻,就很有可能不敌“县城模式”。而自千禧年之后兴起的民办教育,数十年间展示出了惊人的“钞能力”,从师资到配套全面碾压公办学校,导致公办学校优质生源持续流失。更加雪上加霜的是,自年,无锡开始实行对口初中分配制度后,分配比例逐年增加,到年更是达到了一个高峰,失去了自主招生自由,无疑加速了市一中整体成绩的下滑。如此看来,“县城模式”的确是一个非常行之有效的教育模式。但即使如此,市一中的素质教育却是教育发展的长远之道。为什么?在经济学里有个著名的效应叫做剧场效应(又名踮脚效应),假设有一群人坐在同一个剧场里看演出,如果有人选择站起来,那他会获得更好的视野,代价就是劳累。不过接踵而至的问题是其他人的体验就会变差,为了应对这个局面其他人也“不得不”站起来。最后的结果就是所有人都站着看完了表演,十分劳累不说视野未必比都坐着好。放到教育上也同样如此,当有那么一小部分人采取了非常严苛的“县城模式”,比如衡水中学,短期来看,确实是赢了,但带来的结果却是所有孩子,都有可能要加入到这样严酷的竞争中去。最后就是无休止的作业、补课,教育资源竞赛,家长辅导作业,医院,孩子小小年纪就失去了童年。但到头来的结果,依然是所有孩子站在同一水平线上,并没有任何改变。在这里,并没有任何诋毁天一和省锡中的意思,只是,在越来越多人大呼想要拥抱“县城模式”的同时,需要停下来想一想,最后的结果,是否真的能如最初所预期。此刻,肯定会有人站出来说,我们也不想孩子那么累,可是别人都在“站起来”甚至还“踮起了脚”我们如果不照办,那么眼前就只剩下一众背影了。面对这个问题,有一位网友回答的相当精辟,那就是:有一个足够严格的制度,强制所有人坐下。注:本文仅代表笔者个人观点,与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