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语文rdquo的课程

2022/5/13 来源:不详

北京酒渣鼻哪里医院好 http://pf.39.net/bdfyy/bdfyw/210310/8733706.html

“语文+”的课程开发与校本实践

——以江苏省部分高中课程基地项目为例

江苏贾海金

面向未来的教育改革,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加强课程整合成为重点。“语文+”课程建设得益于学科优势,在“学科+”课程建设中,“语文+”可以结合自身特点,尝试多种课程开发类型,如“学科内融合”“跨学科融合”和“超学科融合”等,其中“超学科融合”主要包括“学科+多元文化”“学科+生活实践”和“学科+环境资源”。研究发现,“语文+”课程建构能促进师生更好地成长与发展。

课程改革;“学科+”课程;“语文+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江苏省课程建设的推进工作都极为重视通过课程整合帮助学生对知识、问题和社会形成整体性认识。“语文+”课程建设特别体现出这种发展趋势。一方面,语文既是基础学科又是各学科的基础,另一方面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不仅重视学科内的融合,还重视跨学科融合以及超越学科的融合。“学科+”与学科整合的区别就在于“学科+”不仅仅是“+学科”,更多的是基于学生和学习的需要,基于主题或项目的需要,加入文化、生活、环境等更多超越学科的教育资源。

一、学科内的“语文+”

“语文+”首先要实现学科内知识点、能力点的融合。众所周知,听、说、读、写是语文的基本功,是语文能力的整体体现。然而,因为应试的导向,语文教学实践中常常割裂了基本能力的培养。一般偏重读写,淡化听说。高中教学尤其如此。而且多数是重“读”轻“写”。可喜的是,江苏省普通高中语文类课程基地的建设有了改观。例如,锡山高级中学语文课程基地率先开设了“问.答”“倾听”等注重语文听说体验的课程,洪泽中学的“聆听诗语”、南京第十三中学的“大树下的古风新唱”等课程,立足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进一步融合了语文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洪泽中学的基地选修课“在阅读中学写作”,则通过引导学生向经典学写作、向课文学写作、向佳作学写作,建构了以学中心、师生共构、读写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二、跨学科的“语文+”

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工具性为语文类课程基地开发跨学科课程提供了可行性,如横林高级中学开发的“文人与山水”、奔牛高级中学的“成语与历史”、洪泽中学的“乡土地理”等。这些基地课程融合语言、文学、历史、民俗、地理等多个领域的学科知识,不仅让学生在跨学科的学习中获得了更加全面的文化知识,更让学生在课程的发掘与实践中形成了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的文化情结,进而增强了文化自信。除了这些与历史、政治、地理等传统文科类学科整合的课程外,语文类课程基地还开发了与艺术、信息技术等学科相融合的课程,如张家港高级中学的“摄影与散文”、奔牛高级中学的“成语与绘画”、新沂高级中学的“书法研习”等基地课程,在跨学科的课程开发中实现语文与其他学科的相得益彰。

值得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by/2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