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正在消失的无锡地名老城区篇上高
2023/10/24 来源:不详无锡,一座人文荟萃、历史悠久的城市,被誉为“太湖明珠”,无锡也是江南吴文化的发源地,汉高祖五年(公元前年)始置无锡县,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
无锡城景
两千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的无锡人在这片土地上耕耘,跨越了浩瀚的历史长河,留下了光辉的岁月足迹。
一道道的街巷、一条条的里弄,是这座江南城市最好的印记,它们共同记录了你我每个无锡人的成长痕迹,共同诉着说这座城市每个角落的历史故事。
无锡夜景
而城市在发展,文明的进程永不停息,那些美好的曾经终究抵不过历史的洗礼,不经意间,一些街巷里弄已逐渐消逝,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而有些则被保留并改造,焕出了新的生机。
无锡鼋头渚
编者参考地方志,对这些无锡的街、巷、里、弄进行了整理,内容不尽完善,或多有遗漏,希望通过自己一些绵薄之力让大家重视乡土文化的传承,如能抛砖引玉则善莫大焉。
由于内容较多,篇幅稍长,故拆分为上、中、下三篇。
街:
北塘大街——曾名北塘,俗称北门塘上。年日寇占领北塘大街时期房屋被焚毁,重建时拓宽,改该名。莲蓉桥至三里桥,解放前米行林立,商业集中,纳粮武、宜、溧、金、澄、虞、吴、嘉八县,入谷皖、浙、鲁、川、赣、鄂、湘七省,均集散于此,成为无锡粮食、商业、金融经济中心。
北大街——位于原北城门外的大街,故名,胜利门至莲蓉桥,年日寇占领时被焚毁,重建时拓宽,解放前后的商业区之一。
连元街——街内先后有顾、吴、王三氏分别中状元、会元、解元,故名。东起中山路,西至公园路。
北闸街——旧时北门外通往江阴出口处有座木栅栏,得名北栅口。年改该名,顾桥至江阴巷。
小三里桥街——以桥得名,旧称大田岸,年改该名。后祁街至小三里桥。
胜利街——曾名湾巷,年抗日战争胜利时,控江门改为胜利门,湾巷因通往胜利门,即改该名,莲蓉桥至江阴巷。
一里街——清朝时北栅口至梨花庄贤圣殿长一里得名,南起通惠东路,北至铁路。
顾桥街——位于顾桥北堍,北至通惠路,是通往北门外的主要街道之一。
后祁街——据传清乾隆帝下江南巡视时,曾路过此,故有“御道”之称,是当时的商业中心,东起江阴巷口,西至青石路。
后祁后街——民国时原是荒地,解放后逐步建造居民住宅,形成街道,因位于后祁街北面得名。
民主街——旧时有天主堂,曾名天主桥巷,年改名天主堂街,年改该名,位于霞美路附近。
鱼行街——人民桥堍至棚下街,清时巷内有王协聚、刘同丰两家鱼行,故名。
棚下街——鱼行街至西新桥,民国时为本地粮食集散地之一,以沿河搭有过街棚得名。
石子街——位于耕读桥附近,年后,由胡姓用长三市尺,阔一市尺的石块铺成。
金钩桥街——南门石铺头至虹桥,以原金钩桥得名。
南下塘街——位于垮塘桥堍,京杭运河东岸。南下塘街与南长街隔古运河相望,历史上南长街曾称为上塘,河对岸的南下塘称为下塘,下塘设有米厂、烧窑业、丝厂、戏院、饭店等。
积余街——位于自治路西,以民国时巷内有米业公所“积余堂”得名。
信德桥横街——上世纪三十年代荣氏资建信德桥,此巷与桥成横向,故称。
横街——位于长安桥西堍,街西端通横浜。约辟于年。
梨庄南街——位于小梨花庄,原是梨花庄的一条小巷,此巷在南段。故名。
北闸后街——位于北闸街后侧,故名。建国后坛弄并入。
西直街——人民桥西堍至棉花巷口,“西门直街”之简称,建于明、清,为当时城内通往惠山一带的必经之路。
学前街——东起中山路,西至解放南路,清代时有孔庙,庙前有学桥,学前河通西水关,是文人乡试之地,街旁有嵇山阁老、文昌阁等牌坊五个,解放后无锡县立中学设在孔庙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无锡学古建筑、无锡县学古刻碑以及薛福成(—,中国近代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外交家和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代表人物)钦史第(光绪帝亲题蓝底金字“钦使第”),位于街道北侧。
五里街——蓉湖庄路至京杭运河,旧时此巷长五华里,是往惠山进香的必经之路,形成于约年前。
小娄巷横街——位于小娄巷东段,原名神仙桥街,巷北七箭河(今田基浜)原有神仙桥(《无锡金匮县志》载,“承先桥”)得名。年改该名。
惠山直街——位于惠山北麓,曾名秀嶂街,东起锡惠路,西至秀嶂门。
惠山横街——位于寄畅园东侧,与惠山直街相垂直,惠山直街至惠钱路。
南长街——公元10世纪,原是北宋开设的驿道,驿道南连苏州,北接常州,与水驿古运河并行,位于南长街北端的马昌弄,即为古代锡山驿馆的遗址。
巷:
江阴巷——旧时为江阴商人来锡经商之地,且有江阴人定居于此得名。由原直巷、石柱下、土墙头下三段组成,北塘大街至北闸街。
槐树巷——巷内有大槐树而名。年填塞河道后建成,东起槐古桥,西至新生路。
大娄巷——新生路至中山路,以巷内原有大更楼得名。据《无锡金匮县志》载,原名遵义坊。西首原有观音殿(元代建),巷内有塔、尼庵,后均废。
清宁巷——大娄巷西段处,呈丁字形,民国前分为两巷,东西段名清宁巷,以巷内张、曹两氏堂名“清积”、“宁寿”各取一字而名;南北段据《无锡金匮县志》载,名矮巷,旧名定花板巷。
盛巷——公园路至县前街,曾名北盛巷,明时为盛颙(景泰二年进士,授御史。为束鹿知县。明宪宗登基后,升为邵武知府。后迁为陕西左布政使。成化十七年召为刑部右侍郎,后巡抚山东,三年后致仕。弘治中卒。)宅第备弄,分南、北盛巷,南盛卷年并入新生路。
化仁巷——劝善化仁之意,园通路至盛巷。清末由尤、陈、邹三姓建宅形成。
中市桥巷——新生路至中山路。清道光年间(—年),巷口有中市桥,故名。
镇巷——新生路至中山路。明代称正巷,为原师古河上与中市桥巷秦宅后门通道,后“正”谐为“镇”。
小娄巷——崇宁弄至新生路。以巷内原有小更楼得名。据《无锡金匮县志》载,又名戴墓巷。年改要武巷,年恢复该名。
福田巷——新生路至田基浜,据《无锡金匮县志》载,古名都子巷,后称福楼巷。清时秦姓于此建造花园楼阁,改该名。
安仁巷——于园通路东侧,巷北原有大王庙。
留芳声巷——留芳百世之意。解放东路至新生路。据《无锡金匮县志》载,旧名集贤坊,又称杨家巷,明末清初,以刘姓于此开设当铺得名刘芳声巷,清时名流芳声巷,后名留芳声巷,年名立新巷,年恢复该名。
进士坊巷——留芳声巷至东河头巷,以清道光时进士安诗于巷北口所建“进士坊”牌坊得名。
东河头巷——解放东路至新生路,原有五箭河,长米,故又称东河头,因河得名。据《无锡金匮县志》载,原名董家巷。年曾名新风弄。
欢喜巷——新生路至中山路,年王姓在弄西口建欢喜桥得名。
石皮巷——沈果巷至石皮路,以弄堂西端原有石皮桥得名。据《无锡金匮县志》载,原名冯司法巷。
沈果巷——卖水果者沈氏定居于此,得名。据《无锡金匮具志》载,原名沈家巷。南起东大街,北至公园路。年游泗弄并入。
大成巷——中山路至黄石弄。据《无锡金匮县志》载,曾称打绳巷,年名革命巷,年恢复该名。
姚宝巷——位于中山路北段,西河头南侧。据《无锡金匮县志》载,原名玉带巷,巷北端原有玉带桥。
复兴巷——位于公园路西端,原为复兴路支巷。
太平巷——健康路至复兴巷,位于原无锡县衙旁,取安全之意。据《无锡金匮县志》载,原名西察院巷。
毛桃巷——东大街南,原巷内有一土墩,种植桃树得名。年原药皇庙弄并入。
青果巷——位于后西溪东端,旧时巷内卖青果得名,年原巷大部分拆除。
五姓巷——健康路北段处,清时由薛、俞、李、严、胡五姓后门形成。
日辉巷——后西溪至人民桥,清时巷内堆放石灰,据《无锡金匮县志》载,原名石灰巷,年因名不雅改该名。
道长巷——位于中山路北段,据《无锡金匮县志》载,原名道场巷。年改迎农巷,年恢复该名。
北禅寺巷——中市桥上塘街至睦亲坊巷,唐代武德中期巷内建北禅寺得名。年改名竞志巷,年名爱武巷,年恢复该名。
睦亲坊巷——学前街至新街巷,由“睦亲坊”牌坊得名。
升平巷——平升长乐之意,南市桥上塘街至勤学路,曾名州内巷。
鱼腥巷——南市桥上塘街至勤学路。年左右逐渐形成,以明末清初为卖鱼之地得名。
南市桥巷——南市桥上塘街至勤学路,年以东端南市桥而名。
时新巷——南市桥上塘街至育才弄口,民国时名郎中巷,以巷内居住一“郎中”得名。年改该名。
新街巷——中市桥上塘街至健康路。
铸冶巷——前西溪至后西溪,此处曾开设冶坊,故名。
水曲巷——朝阳广场附近,曾名水缺巷、止水巷,为纪念高攀龙而名。高氏为明东林党首领,遭魏忠贤迫害,于宅内(现市七中内)投水自尽,“缺”谐“曲”。
永兴巷——永远兴旺之意。年左右,慈善机构在此设立孤老院,故名孤老院巷。年改该名。
沙巷——东起新生路,西至中山路。明末清初,有一淘沙老太居住于此,待人厚道,后人取名沙巷,以示纪念。
汤巷——学前街至解放南路,清乾隆年间以汤姓得名。长米,宽3米。
百岁坊巷——清嘉庆间,巷内居民黄嵩来之妻百岁纪念立牌坊得名。原名泥巷、南仓厅巷,年改名幸福巷,年恢复该名。
万巷——万前路至交际路,昔系万氏村庄。
东门陈巷——位于东门外熙春后街附近。年左右巷内仅陈氏三家,故名三家村;后陈姓增多,改名陈巷,年改该名。
周巷——以姓得名,位于勤福弄附近。
俞巷——广勤路东段处,年左右聚居俞族十八家得名。
蒋巷——位于锡沪路附近,年后逐步建房形成。
周山浜朱巷——周山浜庆丰桥附近,曾名朱巷。
新丁巷——原名丁巷,年扩建庆丰纱厂时拆除,后为丁巷迁移之新址,位于广勤路东段。
王巷——棚下街附近,以姓得名。
北头巷——虹桥附近,蒋尤氏浜北。
阳春巷——跨塘路附近,明洪武初建阳春桥得名,年分里、前、后三巷。
姚巷——清光绪时,居民皆姓姚,故称。位于羊腰湾南段。
陋巷——金钩桥街至通扬桥,年为原鼎昌丝厂职工宿舍通道。
羊皮巷——位于亭子桥附近,明时由常州迁来杨、李两家定居,原名杨李巷,后讹称为“羊皮巷”。
徐巷——伯渎港兴隆桥附近。以姓得名。
豆腐巷——大公桥附近,旧时居民孙王大在此做豆腐为生,故名。
大窑路沙巷——位于大窑路附近,清末巷底堆沙,故名。曾名沙巷。
蔡墅巷——清乾隆四十五年(约年),无锡县西仓蔡氏二兄弟于此教书,故称蔡墅巷,后分前、中、后三巷。
三星巷——位于民主街附近,以原“三星戏院”得名。
民主巷——位于民主街附近,此处原系天主堂执管之荒地,年徐、尤两氏租地造房,名天福巷,年改该名。
普庆巷——普天同庆之意,曾名普济堂,年改该名。
澄清巷——位于西直街中段处,据巷底碑文载,清乾隆八年(年)即名。旧称陈打鼓巷。
竹场巷——位于莲蓉桥沿河至通汇桥,年左右以经营竹类商品得名。
树巷——位于通汇桥西境北沿河。旧时开设树行,故称。
打铳巷——位于锡惠桥附近,旧时居民以打猎为生而得名。
棉花巷——西直街口至兴隆桥,清末巷内开设棉花行得名。
惠巷——苏家弄至顾家弄,明万历时,东林党人惠氏居此,以姓得名。
箬叶巷——解放东路至苏家弄,狭小如箬叶,故名。曾名黄狗巷,清末改该名。
无锡城旧图
参考资料:《无锡县志》、《无锡县地名录》、《无锡市地名录》及部分网络文献,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因精力和材料有限,以上只是整理的老城区一部分街巷地名,不到之处请批评指正,遗漏之处也请补充,如有优质的家乡图片烦请私信提供,小编也将在图后备注来源,让我们共同努力传承守护好乡土文化,如果感觉小编做的内容还不错,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