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正在消失的无锡地名老城区篇下角
2023/12/12 来源:不详除了街巷里弄,无锡老城区也有一些富有特色的地名,他们共同组成了无锡文化历史的鉴证:
东门——年命名,旧城墙之东城门。曾名熙春门、靖海门,民国时改该名。明弘治时建,为出入无锡东乡之唯一陆上要道口。年建解放路时拆除,名仍存。
东门旧照
南门——旧时城墙之南城门,曾名阳春门、望湖门。民国时改该名。明弘治时建,为出入无锡南乡之唯一陆上要道口。年与旧城墙俱拆,名仍存,现望湖门是年异地重建。
西门——旧城墙之西城门,曾名梁溪门、试泉门,民国时改该名。明弘治时建,为出入无锡西乡之唯一陆上要道口。年与旧城墙俱拆,名仍存。
西门旧照
胜利门——旧城墙之北城门,以纪念抗战胜利而名,曾名莲蓉门、控江门,俗称老北门。明弘治时建,为出入无锡北乡之陆上要道口,年与旧城墙俱拆,名仍存。
胜利门旧照
北仓门——位于长庆路中段处,原清代官厅粮仓门北,故名,年南仓门并入,现已成功改造为北仓门生活艺术中心。
北仓门夜景,引自“无锡北仓门生活艺术中心”
前西溪——有前、后小河两条,得名西溪。东起健康路,西至解放南路。
后西溪——以溪得名,东起中山路,西至解放西路,东段原为三皇街,年并入。现恒隆广场南一带。
后西溪旧照
周山浜——东至锡沪路一号桥、石人桥,南至汤家桥、沪宁铁路,西至北新河,北至庆丰桥。周围原有小木桥丝厂河浜,庆丰厂河浜,维新厂河浜,仅能行驶小船,得名“舟三滨”,后谐为周三浜、周山浜。现火车站北广场一带。
游山船浜——旧时是灯船停泊之地,曾经也是烟花场所,“游山船”(画舫)的集中地,故名,北大街沿环城河至长安桥。
祝家浜——位于周山浜铁路道口附近,清末时原为祝姓大坟,坟前有浜,以浜得名。
炒米浜——韩家弄至谈渡桥弄,清末居民皆以炒米业为生,故名。
迎龙桥龙船浜——位于迎龙桥附近,原为龙船“浜”,西水仙庙龙船停放滨内得名。建国后河浜填塞,名称沿用。年改该名。
仓浜——北起五爱广场,南至俭德路,附近原有仓“浜”,建国后填塞,名称沿用,段原为“油库八间头”。
灰场浜——位于南长街北段,建国后填塞灰场“浜”建房形成。
南河浜——位于跨塘桥附近,以河浜得名。
蒋尤氏浜——位于扬名路附近,清时有尼姑庵,以尼姑蒋尤氏而名
平安浜——位于泗堡桥附近。以原平安“浜”得名。
茅泾浜——位于茅泾“浜”南端,以浜得名。曾名同仁浜。
田禾浜——位于新惠路南段附汇,以附近田禾“浜”得名,曾名天打滨,年改该名。
锡丰浜——位于锡丰“浜”附近,因浜得名。
木樨厅——振新路附近。据传,明末清初龚氏于此建一厅,四周植木樨树得名。
江尖——为京杭运河分叉口一渚,四面环水,呈三角状。旧时开设缸店,故名“缸尖渚”,后简称“缸尖”,地方谐音“江尖”。民间有“身无三千,不上江尖”、“江尖渚上团团转”之说。
蓉湖山庄——位于李家浜北,京杭运河南岸。原为芙蓉湖,晋时张阖(晋元帝时任侍中之职)始填湖造田。明嘉靖前建有蓉湖庄,后废,解放后旧址辟为蓉湖公园。年开凿京杭运河新线时,公园大部分成河道。现蓉湖庄沿用原名,以运河为界分为前、后两处。
坭旺庄——位于湖滨广场东侧,旧时居民以卖黄坭为生,故名。
吊桥湾——明洪武年间,东门吊桥建成,位于桥堍,呈平圆形,故名。
摇车湾——位于书院弄中段西侧。清咸丰、同治年间(—年)逐步形成。里弄弯曲,故名。
倪家湾——为大窑路上一湾,明代时湾内居民皆姓倪,故称。
青山湾——于城西郊,惠山东南部青山寺下之山湾,以及惠河路中段,周围有青山、团结、胜利等6个居民新村,市内主要居民区之一,也是原无锡轻工业学院(江南大学前身)所在地。
灰埠头——位于迎新弄附近,年前,浜中积肥农船常集散于此,故名。东段原为淘沙巷。
十八间头——位于北新桥附近,解放前为五丰丝厂(缫丝二厂)工人住宅,共十八间,故称。
八间头——位于北仓门南段处,年居民诸根祥于此造房八间得名。
大码头——位于长庆路东段,附近有一码头,清同治(——年)时,位于工艺桥西堍。年左右建宅。
水沟头——位于工农兵路北段,民国时原有大水沟,东通仓浜,西至外城河,俗称水沟头。建国后逐渐填沟建房,名称沿用。
小桥头——湖滨广场附近,由一小石桥得名。
上城头——位于北大街附近,据《无锡金匮县志》载,明嘉靖三十三至三十四年间,无锡知县王其勤为抗击倭寇,改造城墙,此为颓垣遗址。
石铺头——位于南尖附近,旧时制作石器,故称。
青石路九间头——位于青石路附近,年由市民胡茂林医生在此造房九间得名。
青石路十间头——位于青石路附近,年“五洋百货店”老板任绍基于此造房十间得名。
枫棚间——于锡惠桥西堍南,民国期间曾安装枫棚(变压器)得名。
塔桥上——位于南长桥附近,以妙光塔旁原塔桥而名。
高墩上——位于工艺路北段,年逐步建宅,因地势高于周围,故名。
湾头上——位于南长桥南堍,为宋时南城门外四湾之一。
马场上——位于伯渎桥附近,明时此处居民皆姓马。
俞巷上——位于“泰安里”东。居民多俞姓得名,年张巷并入
谢巷上——位于槐古新村小桥巷南,居民多谢姓得名。
坝基上——位于全昌路北段,原有一小坝得名。
坝基上,引自网友“镜游天下”
大鱼池边——位于棉花巷中段,原有大鱼池得名,年建房形成。
县下塘——锦树里至中山路,曾名仓浜弄、崇武南街,年恢复该名。
上河塘、下河塘——位于惠山“浜”南、北岸。原为芦苇荡,明末清初挖掘惠山“浜”形成。
白水荡——以弄内原有“白水荡”水池得名。北段原为大王庙弄,南段原为长大厦。位于盛巷中段。
西水墩——系梁溪河北口一十墩,以墩上西水仙庙得名,曾名西施墩。
癞团渚——位于石子街附近,形似癞团(蟾蜍)得名。
鸭子滩——南长街至定胜河,旧名圣塘里。据传年乾隆帝南巡过此,见河内白鹅肥鸭,传旨将圣塘里改名鸭子滩。曾名鹅溪、四新桥、四新村。
虹桥下——位于虹桥堍得名,明时为莫家花园,多高楼大厦。故原名长大厦。
坝桥下——位于棉花巷附近,因桥得名。
大车口——位于塘泾桥附近,建国前为车水入田之河口,故名。原名马车渡。
高步沿——位于“马场上”东,明时原为低田,后筑一高岸,高出低田一步,由此得名。
小田岸——位于后祁街附近,原系稻田,上世纪三十年代建房形成。曾名后祁街小田岸。建国后改该名。
晒麦场——位于泗堡桥附近,昔日为小麦仓库,以场上常晒小麦得名。
石灰场——位于北闸街附近,年左右附近有石灰窑,此为装卸石灰之场地。
高墩——位于五里新村附近,原为荒坟,地势较高,俗称荒坟,因名不雅,解放后改该名。
锡山脚——位于锡山脚下,旧时原为梦神殿、鲁班殿、顺亲阁、紫竹庵、锡善堂等,后逐渐改为居民住宅和厂房。
锡山旧照,源自网络
锡园——原为市民周绍国所建“锡园山庄”得名。
听松坊——位于寄畅园西侧,旧时能听到“听松石床”周围的松涛声得名。曾名听松街,年改该名。
崇安寺——东自盛巷,西至中山路,南起人民中路,北至白水荡。据《无锡金匮县志》记载,崇安寺始建于公元年,原有三清、玉皇、雷尊、七元、真武、三元、太乙、长圣、八殿堂和魁星、元都、吟仙、涵碧等楼阁及大雄宝殿、皇亭等古迹,占地约10亩,后寺毁名存。
崇安寺
北栅口——东至一里街,南至顾桥港,西至惠工桥,北至北新西口,旧时城北至江阴出口处,置木栅,故名。
参考资料:《无锡县志》、《无锡县地名录》、《无锡市地名录》及部分网络文献,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因精力和材料有限,以上只是整理的老城区一部分特色地名,不到之处请批评指正,遗漏之处也请补充,如有优质的家乡图片可私信发给小编,小编也将在图后备注来源,让我们共同努力传承守护好乡土文化,如果感觉小编做的内容还不错,请